“不负韶华研更进,听评互学教为先”
——千小数学第5次教研活动
春风有信,花开满径,教研有期,润物无声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,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,5月11日下午,全体数学老师齐聚一堂共同倾听了王萍老师的《认识人民币》和赵雨颖老师的《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》。
第一堂课《认识人民币》中,首先王老师注重对学生品德的教育。在教学中,王老师借助认识人民币,引导学生要爱护人民币,不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的好习惯。其次,王老师注重注重小组、同位之间的交流合作。在教学中,王老师选取两次学生合作交流的形式,一是在人民币分类的时候,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,按人民币的材质、面值、单位进行分类,加深了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;二是在教学人民币单位之间的关系时,通过同位的合作交流,采取比红包大小的游戏形式,进一步体会1元等于10角,1角等于10分,学生在活动中,不仅学到了知识,还体会了知识的来龙去脉的过程,特别是不同的换钱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,能够从多角度去分析、思考问题,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。最后,教学过程清晰、流畅,教学重难点突出。在教学中,教师首先从学生熟悉的场景出发,提出问题“1元2角可以怎样付?”,重点认识人民币的特点和教学元角分之间的关系,整个过程一目了然,不拖泥带水。整堂课学生注意力集中,参与度高,气氛热烈。
第二堂课《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》中,赵老师分两大块来梳理知识,一是周长,二是面积。在整理反思时分三个层次,一是回忆周长和面积的含义以及单位:二是回忆计算方法,重点要回忆推导过程;三是通过回忆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相互联系,构建知识网络,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,并从中学习整理知识,领会学习方法。在复习周长时,分三个层面,第一出示有计算公式的三个图形,第二出示没有计算公式的三个图形,第三个层面让学生识,周长都是求一周边线的长度。在复习面积时,学生先回忆公式——回忆推导——理复制系,渗透联系。赵老师把平时相对独立地进行教学的知识,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把带有规律性的知识,以再现、整理、归纳等办法串起来,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、沟通,并使之条理化、系统化。
课后,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了评课议课活动,老师们共同交流。潘虹老师和周妍辰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一些宝贵意见。随后,二年级老师进行了集体备课。此次活动,老师们互相交流、互相学习,在活动中有所思、有所悟。相信在不断地教研过程中,全体数学教师会在反思与实践中构建更加优质的课堂!